在辽北重镇铁岭,一个以“东北小品之乡”闻名遐迩的地方,却也面临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健康挑战——铁缺乏症的高发,这不禁让人好奇,是什么因素让这片土地上的居民与铁元素“擦肩而过”?
铁缺乏症,又称缺铁性贫血,是因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,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,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而引起的贫血。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,它不仅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,还参与多种酶的合成与能量代谢,在铁岭这样以农业为主的地区,土壤中的铁含量往往较低,加之饮食习惯中肉类及富含铁质食物的摄入不足,便成为了铁缺乏症的温床。
为何铁岭地区尤为突出? 除了自然环境因素外,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也是关键,传统上,铁岭人更倾向于食用以玉米、高粱等为主食的“粗粮”,而这类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(来自植物性食物的铁)吸收率远低于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,加之部分地区经济条件限制,肉类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不足,进一步影响了铁的吸收与利用。
针对这一现状,作为医事放射师,我建议当地医疗机构加强铁缺乏症的宣传教育,推广富含铁质且易于吸收的食物如红肉、绿叶蔬菜及强化铁的食品,利用X光、血液检查等医技手段,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,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,改善农业土壤条件,增加作物中铁的含量,也是长远之计。
铁岭的故事,是提醒我们关注地域特色健康问题的一个缩影,只有深入了解并采取措施应对地方性健康挑战,才能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份子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。
添加新评论